那地方的人问起他的妻子,他就说:“她是我的妹妹。”(创26:7)
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。”出自明·李开先的剧本《宝剑记·林冲夜奔》中的一首诗,说的是如果男人哭了,一定是遇到了非常令他难过的事。后来,人们只用前一句激励在人生低谷中感到失落的男人,要他们不轻易掉眼泪。逐渐地,这句话被社会接受,男人们哪怕遇到再伤心的事也不愿当众流泪——他们把那句话当作了自己的观念。这种心理被称为内摄。
内向投射,或内摄|摄入(introjection),指人吸收他人(多为权威人士)的观点或态度,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。它与“认同”的机制类似,但程度不同:人会“认同”一个外在的对象,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边界;内摄则模糊了两者间的边界。例如,一个人可能认同其偶像,表现为外在的模仿;但一个孩子更可能内摄其父母、将他们的观点当作自己的,成为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的样子。
内摄在生活中很常见。如果父母经常批评并贬低自己的孩子,孩子往往会对自己有很低的自我认知和评价,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将父母的观点化为自己的观点了。在20世纪80年代初,很多学业出色的学生都上理科班,在报考大学时大多选择数学、物理和化学等专业,其原因是他们内摄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: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”
在精神分析理论中,内摄被视为一种健康的防卫机制,如孩子无意识地吸收父母的特征,以此安慰自己。
以色列人的祖先以撒在外族人面前谎称妻子是自己的妹妹:
以撒住在基拉耳。那地方的人问起他的妻子,他就说:“她是我的妹妹。”原来他害怕说“我的妻子”。他想:“或许这地方的人会因利百加杀我,因为她容貌美丽。” (创26:6-7)
其实,这个谎言并非他的独创。早在他出生之前,他的父亲亚伯兰下埃及的时候,就因为害怕埃及人因他的妻子撒莱的美貌而杀害他,就谎称撒莱是自己的妹妹(创12:11-13)。所以,很有可能这件事后来被儿子得知并且摄入。
九型人格理论认为,很多第四型个性的人在成长过程中,不仅不排斥批评或负面经历,反而将其摄入。他们不断地与他人比较,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缺少的东西上,以此保持自己的特别、独特和与众不同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