撒该站着对主说:“主啊,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。” (路19:8)
“东施效颦”的寓意是模仿他人,不仅没有模仿好,反而出丑;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。模仿他人的行为很普遍,其背后的心理被称为“认同”。
认同(identification) 是人无意识地将自我与他人及其特征或观点紧密联系的过程,这种心理是发展性的。例如孩子逐渐接受父母的态度、标准和性格特征,青少年认同自己的偶像,成年人认同自己仰慕的名人或群体等。
新约圣经中撒该的悔改,就是他认同耶稣的结果:
耶稣到了那里,抬头一看,对他说:“撒该,快下来!今天我必须住在你家里。”他就急忙下来,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。众人看见,都私下议论说:“他竟然到罪人家里去住宿。”撒该站着对主说:“主啊,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;我若勒索了谁,就还他四倍。” (路19:5-8)
作为税吏长的撒该被群众所痛恨,对此他心知肚明,心中肯定有各种焦虑和矛盾。然而,当他听到他所仰慕的耶稣说要住在他家里,他感到非常开心。虽然我们不知道耶稣对他说了些什么,但耶稣对他的接纳就足以让他认同耶稣的教导和对待穷人的态度,于是就痛改前非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种防御性的“认同”,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被视为一种防卫机制,即人无意识地将他人的某些方面融入自我,以减轻因失去该对象而产生的焦虑或减少自己与该对象之间的敌意。
九型人格理论认为,很多第三型个性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会认同家长对自己的期望,逐渐地成为他们认可或喜悦的形象,以求满足获得接纳和被爱的需要,防卫自己得不到认可和接纳的痛苦。